相对于独立而又简单的识字,让婴幼儿学会读书,父母们就需要多做些事了。当然,只有幼儿能够独立地阅读文字书,才达到了“3岁之前,以读书为主”的教育目的,才能够带着因读书而有的极强的学习能力,快速、智慧地成长。
(一)写孩子自己的故事:
婴幼儿识字30、50个后,便具备了不错的识字能力,就可以往故事里引了。
故事,最初应该是父母自己写的,描述婴幼儿自己的行为或活动,孩子的名字,一定要出现在故事中,这样孩子既感兴趣,又容易接受。故事最好写在或粘贴在硬纸板上,字大一些,指读起来方便。最初的故事,不要太长,20个字左右即可;不必强调故事结构和文字水平,以“会读”为主要目的。
1岁半,小女儿看的“书”,与生活相关
《消失的商标》,是写给1岁2个月外孙的第1个故事:。
让外孙午睡,很难,抱着哄,时间一长,就抱不住了。于是把他放在一辆小推车上,推着他来回走。走着走着,他就东倒西歪地犯困了。这时,把他往床上一放,马上就入睡了。
展开剩余88%外孙坐在小推车上,时常回过身,抠着车把上贴着的一块纸商标。抠着抠着,就把小商标抠下来了。我们让他扔到小垃圾桶里,第二天早上,再抱着他,让他亲手把小垃圾桶里垃圾袋,扔到院子里的大垃圾桶里。当每周固定那一天,垃圾车来各家收垃圾,于是就抱着他出来看,大垃圾桶的垃圾是怎样倒进垃圾车里的。谁想,看垃圾车收垃圾,成了他的兴趣,每次都要让我们抱着他出来看。每到那一天,甚至隔着好远,那隐隐约约地汽车声,他就首先听到,便“啊啊”地向我们预报,要出去看。这么感兴趣的事,便成了我们写下的第一个小故事,适时地指读给他看。
外孙的第一个故事 1岁2个月
每次午睡前推着他走,就念着这个故事。有一次,他十分精神,推着走了40多分钟,我也不停地念了40多分钟,随着他的犯困,我才“下课”。后来,要是我念错或漏掉哪词哪句,他就会立即作出反应。于是,午睡前的小推车上,就成了极好的“课堂”,不断地有新故事和古诗加进来。
外孙并不知道商标的含义,但他知道,是指那个东西,是它的名字。故事的内容,幼儿肯定不会全懂,但是看着看着,就会不知什么时候,看懂了一些我们没教过或解释过的字和词,比如,这个故事里的“撕”、“倒进”、“又倒进”、“更大”等等,也逐渐懂得了句子表达的意思。
《上班》:早上,爸爸妈妈去上班。出门时,我们就先抱着他进车库,打开车库的卷帘门,之后,随着爸爸妈妈开车的顺序和动作,说着故事里的相应描述。
《上班》的故事里,绝大多数的字词都没有单独教过,如“轰轰轰”、“升”、“系”、“发动”、“倒车”、“路口”、“盏”、“右”、“转弯”、“慢慢地”、“那是”等等。但在看书的过程中,都逐渐地认识和明白了。
熟“读”几篇后,逐渐增加故事的字数和质量,长句子、形容词尽管用,不用担心听不懂、看不懂,如“缕缕流水”、“摇摇摆摆”、“数不清的小雨滴”、“飞机轰鸣着飞上天空”、“睡眼矇眬”。也可以加入其它的儿童读物了。
(二)指读:
开始读书时,一定采用指读。握着婴幼儿的手指,一字一字地指读,这样,字字准确。在指读中,既理解了故事,也不用每一个字词都教,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,轻易地认识更多的字词,理解能力也会极大的提高。(指读,是较慢的阅读方式。阅读能力提高后,会被幼儿自然摒弃。)
指读
《我的家》……沙发,电视机,还有一个火车桌,那是我最喜欢玩的玩具。
(三)结合照片讲故事:
故事与相应的照片相结合。这样可以准确地指出故事中描述的事和物,帮助幼儿对故事的理解,更能培养阅读的兴趣。
粗粗的树杆、树冠,比房子还要高,一目了然
《门前的大树》:“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树。粗粗的树干,密密的树枝,树冠长的比房子还要高……”。在照片上,可以准确地指出“密密的树冠”、“树冠比房子还要高”。
红、黄、绿相间
《门前的大树》:“满树的绿叶,渐渐地,有一部分变成了红色,又有一些变成了黄色,红、黄、绿相间,十分美丽。”
有一次散步,外孙突然指着路边的花丛说,“红黄绿相间”。他把对树叶的“红、黄、绿相间”,自然地引用到对花的炫丽多彩的表述。
看电脑,读故事
1岁5个月的外孙,已经对故事有了不错的兴趣。
1岁5个月,自己挑故事
如果感到幸福,你就拍拍手
而随着外孙的开口说话,便与他的念书无缝衔接,而且越来越流利。
腾腾有3个小风车,红、黄、蓝
《问什么》:这是什么,哪是什么,腾腾要问好多什么。不问什么,不知什么,问了什么,知道什么。
数金鱼,1、2、3、4、5
(四)兴趣和时机
我们一直强调,趣味性是对幼儿教育的最基本原则,是与婴幼儿交流的纽带。
在孩子最感兴趣或最为兴奋的时候,则是施教内容升级的最好时机。
前文提到的那个2岁2个月的“哑巴”男孩。施教3个星期时,晚上9点45分,我们接到男孩妈妈电话,让我们明天不要去她家了,她们一家人,要开车去北京接从英国回来的小姨,还说,男孩非常兴奋,嚷着要去。放下电话后,我们立刻意识到,男孩的欲望,正是引入文字故事的极好机会。于是15分钟后,电话给她,让她把去北京的事,写1个小故事,不用太多,几十个字就行,先念、看给孩子。几天后,我们见面,妈妈颇有成就感,说孩子一路上非常爱看这个故事,反复让她念,直念得她口干舌燥,并当即展示给我们。那篇小故事,她居然写了近2百字。
引儿入胜
看了我们这么多的讲述,肯定会有父母说,这还叫简单吗?有几个能做到这样的水平?
说真的,我们也这样认为,确实没有多少父母,可以做到这种程度,毕竟,人、环境、认知,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。当然,我们也认为,按照这样的做法,肯定会有父母比我们做的更好,
做到如此程度,是因为我们在婴幼儿教育中,追求的是一种极致,是要看看和证明,婴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,到底有多大的认知和接受能力,最早可以什么时候读书,读什么水平的书,所以我们主动,严密,寻找和把握住尽可能多的机会,做好必要的衔接,尽我所能。
但是,如果不看故事内容,只看教与学的步骤和方法,真的就很简单。只要去做,就能很快地学会读书,差别,只在于看什么水平的书。
经验告诉我们,2岁左右,甚至3、4岁,是效率最好的时期。从识字到读书,一般2、3个月就会有成效。前面提到的“哑童”,从第一次识字,到对阅读文字故事感兴趣,只用了2、3个星期。在后面的文章中,我们还会提到:一个农村4岁女娃,从识字到读书,用了22天;尤其是一个卖西瓜的4岁女孩,从识字到读书,仅仅用了30多分钟。
幼儿3岁前,会不会读书,这是唯一的标准。会与不会,是质的区别,会多会少以及内容的简繁,是量的区别。只要学会了看书,就达到了“以读书为主”的教育目的,都会有不错的发展。
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。
让婴幼儿3岁前学会识字读书,我在前文笃定地说过,“我行,你也行”。如果谁笃定地对我说:“你行,我也行”,那么他或她,就一定会有聪慧的孩子。
最后要说的:
一是:大于6个月的婴幼儿,教程和步骤是一样的,而所需时间会随着年龄而缩短。对于已经超过3岁的孩子,依然要“以读书为主”,毕竟相对于十几岁、二十几岁,这时的孩子还算小,还有相当的可塑性,只是难度会逐渐增加,对学习能力形成的效果会逐渐减弱。
二是,留好资料。等孩子长大了,即可父母自己回忆和欣赏,也可让孩子了解自己在婴幼儿时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,尤其是,成功的父母,可以用这些资料,像我们一样去帮助更多的父母和孩子。
引用《幼儿3岁之前,学会读书的重要性》中的论述:
让幼儿学会读书,不是字的积累,能识几百上千的字;也不是书的积累,读了多少本书。幼儿学会读书,是对其学习能力的开发、启用和培养,如:阅读能力、理解能力、联想能力、想像、识别、判断、自学、表达、逻辑、发散性思维、记忆、毅力、兴趣(兴趣也是一种能力)等等,以及受益于读书的“社交”、气质、性格等潜移默化地养成。
幼儿在读书中,把父母想教的,暂时不想教的,不知道要教的,都基本包括在内了。当幼儿带着这些能力成长时,想不优秀都很难。
搜狐号 雷冰
https://www.sohu.com/a/929410084_122503194?scm=10001.1629_13-1629_13.0.0.5_431&spm=smpc.channel_248.block3_308_NDdFbm_1_fd.2.1757718346298POmrkVX_324
让婴幼儿识字,我行,你也行
002 6个月婴儿能识字的原因
003 幼儿3岁之前,学会读书的重要性
008 独一无二,6个月启,婴幼儿识字读书的“教程”——识字篇
发布于:山东省盈胜优配-配资买卖股票-配资门户官网-买股票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